古棺之谜:揭秘七星巨棺之谜

2017-01-04 22:19:39 来源:百山探索 作者:草蜢
因此,自汉代起人们把用于造墓、制神龛等的特殊用尺称为“丁兰尺”。曹植在其《灵芝篇》里也赋诗曰:“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

“丁兰尺”在刻度上分“丁”、“害”、 “旺”、 “苦”、 “义”、“官”、“兴”、“失”、“死”、“财”、“两仪”等大格,为“讨吉避凶”,使用时以“丁”、 “旺”、 “义” 、“官”、“兴”、“财”字为吉,以“害”、“苦”、“失”、 “死”字为凶。

两座“三合土”墓主人身垫的“北斗七星”灵板上,则取了“苦”、 “义”、 “官”、 “兴”、 “义”、 “官”之格。

总而言之,上思出土的这两座“三合土”棺椁与史载的帝陵有着异曲同工的内涵以及相似的格局。

难道“三合土”棺椁与历史上的皇陵有什么渊源?   

古代时期的星象家,把宇宙间的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看作一个斗勺的形状,并将它称为“北斗七星”。所谓“北斗七星”指的是:天枢(北斗一)、天璇(北斗二)、天玑(北斗三)、天权(北斗四)、玉衡(北斗五)、开阳(北斗六)、摇光(北斗七)。

《晋书·天文志》称,“北斗七星”各有所指, “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衡为音,开阳为律,瑶光为星。因为季节的不同,所以,“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就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大熊星座中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我国古代星象家,将这七颗星中的前四颗,即天枢、天璇、天玑和天权组成斗形,故名斗魁,或称魁星,又名璇玑。后三颗星,即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斗柄(即斗杓)或称玉衡。

关于“北斗七星”,有个比较古老的神话故事:传说龙汉年间周御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明哲慈慧,“誓尘劫中已发至愿,愿生圣子,辅佐乾坤,以裨造化。”传说她有一天在后院游戏,到了金莲花温玉池边,进去洗澡,“忽有所感,莲花九包应时开发,化生九子。其二长子是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其七幼子是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之星。或善或恶,化导群情。”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这就是赋予“北斗七星”的“七政”。

《尚书大传》称,所谓“七政”,即是: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因此,在神话中,自然界天地的运转、四时的变化、五行的分布,以及人间世事的否泰皆由“北斗七星”所决定。

道教形成时,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即北斗七星居北斗七宫: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

“北斗七星”君是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    佛教中则行《大藏经》的“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

所说此经,有大威神大威力,能救一切众生重罪,能灭一切孽障。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天宫书》中对“北斗七星”称:“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又认为北斗是“天帝的车子”。所以,人们又把“北斗七星”称为“帝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