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棺之谜:揭秘七星巨棺之谜

2017-01-04 22:19:39 来源:百山探索 作者:草蜢

黄其晟是否参与在广东肇庆拥立朱由榔的活动,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从《上思杨氏家谱》的记载,黄其晟于公元1648年(即永历二年)曾为杨氏先人撰写的墓碑文的情况推断,黄其晟当年并没有在广东肇庆参与拥立朱由榔的活动。但是,他确知朱由榔继位,否则,就不会在碑文的日期上标上“永历二年”的字样,也许后来在其他明朝廷命官的召唤下,黄其晟将家人留在上思,便独自前往跟随朱由榔,进行“反清复明”的活动。

这也从《上思县志(民国版)》记载“明季左江道黄其晟,为避乱计,在城内筑屋一座,后他适,房遂空。清初设城守,暂驻其间。”的字句里得到了印证。就是说,黄其晟到上思后不久便离开了上思。

黄其晟去了那里,这也许如福建厦门同安县志所述“(黄其晟)闻明廷亡后,同瞿式耜等在肇庆奉永历帝。”

随后,“永历帝”朱由榔在清军的追剿下,于1659年由广东经广西桂林、柳州、南宁等地前往云南并逃往缅甸。

1662年,清军完全控制了南方后,责令吴三桂继续追剿已“避难”在缅甸的朱由榔等。而吴三桂也威逼缅甸国王交出朱由榔,否则就进攻缅甸。缅甸国王为了自保,便设计诱出朱由榔,由吴三桂率清军将其俘获。不久,朱由榔遭到吴三桂缢杀并焚尸。

黄其晟在南明王朝彻底灭亡后,也许正如福建厦门同安县志所述:“随帝欲逃往缅甸,为清军所获,在狱中关押6年后,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元)释放回乡。”

据此可以证实,黄其晟确有其人,而其又是明朝进士和遗臣并任过广西左江道,明亡后又随“小南明”的桂王朱由榔。

黄其晟获释之后,是否“回乡”,或许继续返回上思避居。不然,在《上思县志》里,怎么又有“至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其孙黄奕欲扶榇旋闽”的记载呢。

由此推断:其一,黄其晟获释后,可能确实回乡了,不然就不可能有如福建厦门同安县志所述:黄其晟“性喜《辞楚》、《汉书》,常题句云:‘熟读离骚痛饮酒,细看传注喜观书’”的记载。再者,黄其晟或许在故乡思念远在广西上思的亲人,并经多年的辗转书信才联系到自己的亲人,所以,才有了如《上思县志》“至康熙二十三年,其孙黄奕欲扶榇旋闽”的记载。其二,黄其晟在受清军俘获关押获释后或许仍返回避居于上思,并一直默默地生活,直至逝世。至康熙二十三年时,其孙黄奕意率家人返回福建原籍,便向县署索偿“清初设城守,暂驻其间。”的屋价。其时,或许黄其晟之孙黄奕早已埋葬了先祖黄其晟。只不过对外声言要“扶榇旋闽”罢了。

再者,当年黄其晟之孙黄奕要“扶榇旋闽”,谈何容易?其一,上思地处偏僻,且交通不便;其二,上思至福建,千里之遥。当时也不具备这样的运输条件;其三,如果不声称“扶榇旋闽”,其后人也怕先人的墓葬日后遭到盗挖及毁坏;其四,其后人“旋闽”后乃至数百年里再也没有任何后人到上思“寻踪祭祖”;其五,或许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其再有后人来此“寻踪祭祖”,但是,由于历史的变迁,或许再也无法找到其祖先的墓地了。

然而,当对“三合土”棺墓主人身份初步推论疑似为当年的广西左江道“黄其晟夫妻合葬墓”时,一条信息的反馈,几乎全部推翻了开始的种种推论,因为,在福建厦门同安县鼎尾村已经发现黄其晟夫妻当年的合葬墓。

如此,就更使得上思“三合土”棺墓主人的身份更加扑朔迷离了,也就更加显示出它浓重的神秘色彩。

那么,墓葬的主人又是谁呢?

四、皇上住过“官皇屯”?

此前提到,两座“三合土”棺椁出土的地名为“官皇屯”。但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是何年何月此地取名为“官皇屯”了。

其实,本文所称的“官皇屯”,按照壮族的传统地名,不是称作“屯”,应称为“板”。在当地壮族的方言里,“板”即是“村庄”的意思。而“屯”则是汉族地区,特别是北方村庄的俗称。现在的壮族地区把村庄称为“屯”,只是行政文字的一种表述。

《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壮族简史》记载,广西属于我国古代百越民族之重要支系——雒越民族。

对于百越民族的历史渊源,在有关论述百越民族的文章里做了阐述,百越族是居于现今中国南方和古代越人有关之各个不同族群的总称。在中国历史上,整个广大的江南地区,即所谓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在秦汉以前都是百越族的居住地。现在居在中国南方属壮、侗语系和瑶语系的各个民族,不论在语言上,或者是在文化习俗上,都与古代的百越族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在有关的文章里,对于雒越民族,也做了这样的阐述,雒越是很早以前就居住在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据考证,雒越是岭南原住民族先民所建的一个古老方国,雒越文化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雒越人是夏、商、周及秦汉时代在岭南的古老民族,是古代壮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老族、瑶族、水族等民族的祖先。远溯到旧石器时代时期,先秦时期,广西为雒越国,居住着百越族中的最重要支系——“雒越”、“西瓯”、“苍梧人”等民族。

史料记载,上思地处广西西南边陲,秦以前为百越地,隶属部落南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岭南设南海、桂林、象郡,上思属象郡(今崇左市境内)。秦末汉初为南越地。

因而,可以确认上思自古就属南越地,是百越民族中的支系——雒越民族的居住地。

虽然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风霜,但是,上思直至如今,还深深地留下了原雒越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习俗的烙印,特别是在地名的称呼上,如在地名开头冠以“那”、“禄”、“渠”、“板”、“婆”、“派”、“汪”、“驮”、“枯”、“念”等,更显出古代骆越民族的历史印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