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对是错?

2022-08-06 17:29:31 来源: 作者:

 秦始皇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他的功绩受到,万人景仰,同时,他的过错也被万世唾弃。秦始皇并没有被称作英雄,而是被称作枭雄,原因就是秦始皇实行的"焚书坑儒“政策。
后世的儒家学者因此批评他钳制思想,残害儒家,找害文化。那么,焚书坑儒”到底是在怎样一种状况下发生的呢?

"焚书坑儒“实质是先后两个 事件。"焚书”事件发生在公元前 213年,秦王朝刚刚建立,赢政自称始皇帝,梦想要把自己的统一大业世代交给子孙。秦始皇终生信奉的是法家思想,即反对礼制,强调法律的作用;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但是在秦王朝刚建立的初期,秦始皇还是很重视儒生的,经常在宫殿内大摆宴席招待群儒。但是,经历过战乱刚刚安稳下来的儒生们却向秦始皇提出了复古的建议。

秦始皇焚书坑儒

据《史记》记载,最先向秦始皇进言的是博士淳千越。他提出:

 

 

 

 

"殷周两朝的统治之所以绵延数千年,是因为分封子弟功臣,让他们共同辅导国家。现在陛下您有整个国家,而您的儿子们却还都是平民,一旦朝内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乱臣,那您靠谁来救援呢?做任何事情不效仿古人而能长久的还没有听说过。”秦始皇把这番话说给群臣进行讨论,最终认可了李斯的意见。

李斯认为:”时代变了,自然不能再拿以前的标准去衡量。分封子弟功臣,那是诸侯并争时代的事情。

如果殷周的制度果真那么好,那最后为什么都陆续被灭亡了呢?“李斯进一步提出了自己对千儒生的观点:“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千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现在儒生们不努力学习现在的制度却想要效法古代,并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以前天下散乱不能统一,是因为人们都称赞前代的制度,指责当代朝廷建立的制度。

秦始皇焚书坑儒

如今皇帝您已经统一天下,一切决定千您一人,可是私学却一起非议法令,只要一有命令下达,就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妄加议论。入朝的时候就在心里指责,出朝就进行街谈巷议。他们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以求取名利,追求奇异说法以抬高自己,在民众当中就带头制造谤言。假如纵容这种情形却不禁止,那么在上面君主的威势就会下降,在下面朋党的势力就会形成。”

李斯的分析入情入理,秦始皇很快就肯定了李斯的建议 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送到地方官那里去一起烧掉,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可以收藏;有敢在一块儿谈议《诗》、
《书》的处以死刑示众,满门抄斩。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必须以官吏为师。

“焚书”这件事发生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下令"坑儒”。

"坑儒”的起因是因为秦始皇痴心于寻求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做了皇帝后,进而寻求长生之方,因而大量的术士投其所好,纷纷说自己能够炼制仙丹,为此秦始皇耗资千万。

在这些术士中,有叫侯生和卢生的两个人,他们炼不出传说中的仙药,就想要逃跑。逃跑就逃跑吧,他们还编了一套坻毁秦始皇的说辞:“始皇为人残暴凶狠,自以为是,而且喜欢用重刑,专以杀戮显示威严。他专门任用治狱的官吏,狱吏们都受到亲近和宠幸,博士只不过是虚设充数的人员。秦法规定,一个方士不能兼有两种方术,如果方术不能应验,就要处死。

然而,占侯星象云气以测吉凶的人多达三百,都是良士,可是由于害怕获罪,就得避讳奉承,不敢正直地说出皇帝的过错。他贪权势到如此地步,咱们不能为他去找仙药。”

秦始皇焚书坑儒

这段对话中最关键的部分在最后两句。前面说始皇帝嗜杀重刑只是个铺垫,后面说秦法的规定才是正题。方士们自己心里清楚,所谓长生不老药不可能存在,到了限期交不出仙药来秦始皇肯定不会饶了他们,害怕受惩罚才是他们要逃走的真正原因。

秦始皇听说侯生和卢生大发议论然后逃走的事情后,又一联想自已听信方士的话而耗费无数,终于雷霆大怒。他说:“对卢生等人我尊重他们,赏赐十分优厚,如今竟然诽谤我,企图以此加重我的无德。这些人在咸阳的,我派人去查问过,有的人竟妖言惑众,扰乱民心。”千是派御吏去一一审查,这些人辗转告发,一个供出一个,始皇亲自把他们从名籍上除名,一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咸阳,让天下的人知道,以惩戒以后的人。

秦始皇果真如《史记》中所说,坑埋的“诸生“全部是读书人吗?

事实上,秦始皇在咸阳坑杀的“诸生“当中没有几个可以真正称得上是知识分子的人,大部分还是像侯生、卢生这样装神弄鬼的方士术士。这一点在明宋等一些著作中可以得到证实。例如,明人陶宗仪《辍耕录》所言:“四百六十余人,盖皆方技之士也。”

秦始皇"焚书坑儒”从政治上来说,有统一视听的功效,从文化上说,的确使一些书籍文化遭到破坏,但是作为封建社会的皇帝,用各种办法加强自己的统治是必然的。包括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都在于稳固统治,皇帝首先是一个政治家,而不是文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