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诏事件,光绪“衣带诏”之谜

2016-11-12 21:08:41 来源: 作者:

光绪帝载即位时,清朝已是千疮百孔,内外交困。18岁时,光绪帝在名义上亲政,而实权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年轻的光绪帝敏而好学,不甘心做亡国之君,希望拥有实权,以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

这样,光绪帝逐渐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在与康有为等维新名士接触后,更下定决心:效法日本,希望通过变法使清朝强大起来。而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对外投降卖国,对内坚决抵制维新思潮。这样,在清廷内部形成了两种势力,即后党与帝党。

衣带诏事件

衣带诏事件

随着光绪帝维新的热情日益高涨,帝党与后党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光绪帝决心顶住重重压力,将变法进行下去。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 系列改革,给死气沉沉的清王朝注人了一些活力。从这一天起,到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夕亦即“戊戌变法”。

6月16日,光绪在颐和园召见康有为,授康有为专折奏事的特权。不久,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四人为军机处章京(四品衔),专门办理拆阅奏章,草拟诏书的事宜。维新力量逐渐发展起来(《百年风云》)。

为抵制变法,保守派设置了重重障碍。“明定国是诏”发布四天后,慈禧即采取了行动,包括:将皇帝的老师,支持变法的军机大臣翁同觚撤职;任命后党荣禄为直隶总督,统帅北洋三军,控制京畿地区;下令新授二品以上官员要向她谢恩,从而控制了大臣的任命权。

为使新政顺利推行,光绪帝准备在宫中设立懋勤殿,以便安插维新党人。9月14日,光绪带着军机章京拟好的开懋勤殿上谕及保荐康有为、梁启超、杨深秀等维新人士作为懋勤殿顾问人选的奏
折,前往颐和园求见慈禧,希望说服太后同意。却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尝试极大地触怒了皇太后,慈禧甚至指责他要把祖宗的家业葬送于康有为之手(《清代皇帝传略》)。

衣带诏事件

衣带诏事件

从慈禧的话语里,光绪帝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从慈禧住所出来,光绪帝已是面色苍白,他担心守旧派会在近期采取行动。因为京师早已流言四起,而主要内容就是废掉皇上,另立新君。光绪帝回到玉澜堂,立刻写下一份“密诏”(即通常所说“衣带诏”),交给维新党人。

关于这道密诏,有两种不同说法。其一是下达给军机章京的,篇幅较长,语气婉转,有如下字:“将旧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了”“今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全变,而不致有拂圣意?”慈禧死后,1909年,杨锐之子杨庆昶将这道“密诏”呈缴都察院,由赵炳麟“疏请宣付实录”,载于《光绪大事汇编》卷九。

另一说密诏是直接写给康有为的,语气急迫,因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而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内容大致如下:“朕维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杨锐 · · · · · · 妥速密筹,设法相救。”后来康有为等在海外奔走,向外国求援,就是以此“衣带诏”为凭据。

总之,因为风声紧迫,光绪急切地希望维新人士想出办法。据说,康有为等看过密诏后,抱头痛哭。无奈维新党人虽有官位,却无实权。在康有为授意下,礼部右侍郎徐致靖向皇上举荐在天津
训练新军的袁世凯,认为袁世凯是支持变法的。9月16日,光绪在颐和园召见袁世凯,破格授予他侍郎候补的头衔,让他专管练兵。

9月18日夜,谭嗣同带着皇帝的密诏,只身一人前往北京法华寺(袁世凯住的地方),策动袁世凯救驾,希望他去天津杀掉荣禄,再带兵回京包围慈禧所住的颐和园,软禁慈禧。袁世凯假装慷慨应允,取得了谭嗣同等的信任。9月19日,慈禧突然回宫,使光绪置于她的监视之下。9月20日,袁世凯一回天津,立即向荣禄告密,出卖了维新派。

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宣布再次“训政”,同时派兵搜捕康有为等。从此,光绪在囚禁中度过了他凄凉的后半生。而康有为因先得着光绪的手谕,仓惶出逃,后流亡日本。谭嗣同因为想通过江湖势力营救光绪,故坚决不肯离开,后与林旭等一同被捕。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至此,维新变法彻底失败。

“伏尸名士贱,称疾诏声哀”。“衣带诏”的主人早已“日落瀛台”,而“衣带诏”的公案仍留待后人去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