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篡位之谜:周公到底有没有篡位称王?

2017-02-08 20:34:07 来源:周公探索 作者:草根

周公是否篡位,史学家至今争论不休。

商纣王自焚鹿台余烟还没有消尽,周武王就带领大军开进了商都。正式向殷民宣布殷朝灭亡,周朝取而代之,护卫在武王左右的是手持大钺和手持小钺的两位将军。手持大钺的就是为巩固和
发展周王朝的统治起了关键作用的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他辅佐武王灭掉殷纣,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历史上对他是否篡位称王一直争论不休。

周公篡位

周公篡位

周武王去世后,太子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年仅十多岁,尚且年幼,难以应付复杂的政局,周公自然就负起了执掌国家命运的重任,问题是他是否篡位为王,还是辅佐成王仅“摄政”而已,两种说法各有根据:“为王”说的根据有许多,《荀子·儒效》和《淮南子·汜论训》都说,周公“履天子之籍”。

《尚书·大传》说的更明确:“周公身居位,听天下为政”。又据近人的考证,《尚书·大诰》中的王称文王为“宁考”。所谓“考”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成王只是文王的孙子,能称文王为“考”的显然也只能是周公了。由此看来,周“摄政”说根据也不少,《左传·定公四年》中记载,在成王继武王位之后,“周公帮助王室管理天下”;《史记·周本纪》也记载因成王年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

《孟子·万章》说的更明确:“周公不有天下”。周公心迹明确,自己并不想占有天下。周公为什么要称王呢?一派意见认为,国家初立成王年幼,难以应付复杂的政局。《尚书,大诰》说“有天艰于西土,西土人也不静”,武王之死使国家陷入恐慌。当时急需一位有能力有威望的人出来执掌局势,这付担子自然就落在了周公的肩上。周公曾对太公望和召公爽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形势而称王,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否则我无颜回报太王、王季、文王。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了,而今才有所成就。

武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成王又如此年幼,我是为了成就周王朝,才这么做”。由此可见,周公是代理成王行使王权。不想此举引起管叔、蔡叔(武王之胞弟)的妒忌,他们到处散布流言,说周公要篡夺王位。于是勾结殷君武庚发动反周叛乱。

在局势异常严峻的关头,周公说服成王,和大臣召公一起,毅然组织军队,进行东征。.首先镇压了管、蔡的叛乱,管叔被迫自杀,蔡叔被流放到边疆,囚禁起来。武庚则在逃窜时被东军截获处死。周公东征后,西周王朝出现了空前统一、繁荣昌盛的局面。

周公称王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周公便把王位交给了成王,自己退居为次。看来周公是一位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承担重任;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就毅然让出王位的君子。

综合以上,笔者这样认为,周公称王,握有实权是真的,篡位之说难以成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