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乌江自刎成千古憾事,项羽果真自刎千乌江吗?

2022-08-07 11:46:14 来源:项羽果真自刎千乌江 作者:项羽果真自刎千乌江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西楚下相(今江苏宿迁)人,西楚霸王,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 的代表人物。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后与刘邦展开了数年的“楚汉之争”。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之战为刘邦指挥诸侯六十万联军所败,突围至乌江后,自刎而死。

霸王乌江自刎成千古憾事

项羽果真自刎千乌江吗?

项羽,这个坚毅刚强、"力拨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这个柔情似水、叹息"虞姬虞姬奈若何”的男人,让人们在赞叹之余又暗自感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的词是人们对项羽英雄,形象的至高评价。一个失败了的末路英雄,却能引起后世众人的赞叹,这在历史上,项羽是唯一一人。

 看过《霸王别姬》或者听过项羽故事的人,都知道他兵败逃到乌江,自言无颜见江东父老,因而自刻以谢罪。英雄项羽的这个结局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证据说项羽并非自别于乌江,而是自别于东城(今安徽定远)。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就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更为明确:“汉五年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核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
这些记载已经很明白地指出,项羽是自刻死在东城。最早提出 ”项羽死于东城”这一观点的是时任安徽定远二中的教师计正山,他征引《史记》、《汉书》的材料,并且结合当地的一些遗迹,证明了他的观点。

我国现代著名国学大师冯其庸实地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也找到了有关证据来证明历史传说是误传,项羽死千东城。冯其庸专门写了一篇《项羽不死乌江考》的文章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后人之所以误认为项羽死千乌江是因为《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句话: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蚁船待"。

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项羽在乌江边上想要渡江,乌江亭长把船都准备好了。但是,这句话不能单从表面看,这句话前面还有一段记述,说项羽带着骑兵向东逃到东城时,就只剩下28人,而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羽估计自己不能逃脱了,就决定带着他的骑兵做最后的突围。

在这里,冯其庸做了实地调查,乌江和东城距离240华里。这么远的距离,项羽一行28人与汉军数于人相抵抗,无论项羽再怎么英勇,也不可能有力量支撑到乌江。《项羽本纪》里说”项王乃欲东渡乌江“,注意“欲东渡”这三个字。

“欲”就是想要到达而未到达的意思,“东渡”这个词,既具有方向性,又有距离感。乌江在东城的东面,而且有240华里的距离,说“欲东渡“合情合理。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当时项羽所在的位置东城,实际上,当初项羽是想要离开东城渡江,但是没能离开。

霸王乌江自刎成千古憾事

冯其庸进一步提出,要想使推断成立,很可能《史记》中关于项羽的记述有遗漏之字。传世的《史记》有很多个版本,越到后世的错误越多。根据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版本,”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蚁船待”这句话依旧觉得牵强。假如项羽并没有到乌江边上,那“乌江亭长蚁船待”又怎么解释呢?

有学者解释说这个乌江亭长是28人之一,他或许原先就是乌江亭长,后来随着项羽东征西讨。如今转战至此,他熟知乌江渡口的渡船,故劝项羽东渡乌江,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这段话的口气就足以证明他十分清楚乌江渡口的情况。

那么“项羽乌江自刎”的说法从何而来呢?在古代,对人们影响最大的是戏曲和诗词。现在可以查到的最早的有关项羽乌江自刎的文字资料是元代中期剧作家金仁杰写的杂剧《萧何月下追韩信》。

可能正是杂剧的作用,“乌江自刎"的传说才得以广泛传播。到了唐宋两代,众多文人写了大量关于项羽的诗歌流传于世,使得项羽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同时也让 “项羽乌江自刎”的说法广为流传。

霸王别姬,霸王别姬什么意思?霸王别姬的故事

秦末楚汉相争,韩信用计命李左车诈降项羽,骗项羽进兵,然后韩信率军在九里山设下十面埋伏,将项羽困于核下。项羽被困时,已经是兵弱粮少,在夜里忽然又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项羽听到这四面楚歌,心里丧失了斗志,于是和自己最宠爱的美人虞姬一起喝酒消愁。

他回想自己多年的征战生涯,从带着八千子弟从楚国一路征战开始,战无不胜,无往不利,然而最后竟然落得这样一个英雄末路的结局,于是悲从心来,赋诗一首: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项羽一边流泪一边唱歌,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虞姬也和诗一首:“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完后虞姬拔出项羽的宝剑,自刻身亡。后来项羽带领仅剩的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创于江边。

因为英雄和美人的死亡悲剧,这段爱情变成了经典。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