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简介,刘基暴死之谜,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2022-08-16 10:32:40 来源:刘伯温-百山探索 作者:刘基-百山探索

刘伯温简介

中国明初大臣,文学家、军事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

他上书陈述时务18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大封功臣,封为诚意伯,岁禄240石。

刘伯温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朱元璋比之为张良。刘基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

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后涂节谓其死实为胡惟庸投药所致。刘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暴死之谜

刘基,字伯温(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把他比为辅佐刘邦成就帝王之业的张良,比为诸葛亮、王猛。

当群雄角逐之秋,朱元璋对刘基的信赖简直如鱼之不可离水。1367年朱元璋建立政权机构时,便任刘基为御史中丞。

但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在朱元璋当了帝以后,却很快受到了冷遇,以至不久便被迫引退,后来又被“钦赐”还乡。最后,当朱元璋派丞相胡惟庸探视了他的病况以后,刘基很快就暴死于家。

这是什么缘故?他的暴亡有什么蹊跷?原来,朱元璋以淮人起兵淮西,立国以后,朝中的文武百官绝大部分都是淮人。丞相李善长为淮人集团的中心人物。他们对其他地方的人取排斥态度。

刘基暴死之谜

刘基伯温之墓

像浙江青田人刘基这样的功高硕学,而又刚正不阿,就成了他们重点排挤打击的对象。朱元璋后来也多次对刘基的儿子说:“刘伯温在这里时,满朝都是党,只是他一个不从。”“他只是有分晓的,他便忌着他,若是那无分晓的啊,他每也不忌他。

到如今,我朝廷是有分晓在,终不亏他的好名。”所以公私史家一致记载说,“刘基为人刚毅,慷慨,有大节。每论天下事,是是非非,无少回曲。”

朱元璋平定张士诚以后,张昶企图乱政,派人上书颂功歌,劝朱元璋及时行乐。朱把张的奏章拿给刘基看,刘基说:“他是想做赵高了。”朱点头。张昶知道后,怒形于色,便让齐翼岩等人伺察刘基的阴事,图谋陷害。但还未来得及动手,张昶却先因事被诛。后来的司天台遇灾,齐翼岩乘机上书攻击刘基,

但奏中所谈的许多事,都是刘基平日已向朱秘密做了报告,或朱直接指示刘基做的。齐不了解情况,结果反被朱下令斩首,他的党羽及与张昶通谋的事,也被彻底查清。张昶本是元朝的户部尚书,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航海出使朱元璋军中,朱见其才辨通敏,留为参知政事,根基并不很深。但是得罪了丞相李善长,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北巡汴梁,命李善长和刘基留守京师。

刘基执法刚严,丞相府僚更有犯律例的,一概不留情面。一个宦官监督工匠不严,刘基报告太子,置之于法。

宿卫舍人在值班房下棋,也被严厉惩处。中书都事李彬贪赃枉法恰在这时被揭露出来。李彬一直依附李善长,窃弄威福,李善长遂托刘基缓其刑狱。

刘不答应,报告了朱元璋,请杀李彬。一天,李善长与众人商议祈神求雨时,接到了朱元璋批复的诛李彬的报告,李善长大怒道:“今欲祷雨,可杀人乎?”

刘基寸步不让,说:“杀李彬,天必雨!终于杀了李彬。及朱元璋还京,怨恨刘基的人纷纷在朱面前说刘基的不是,李善长也说刘基专恣。这时朱元璋因天旱求言,刘基奏道:“土卒死后,妻子全安置在别的营中,多到数万人,阴气郁结;工匠死,尸骨暴露;张士诚将吏投降的,都被编为军户,足干和气。”朱元璋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可过了十多天,还是没下雨。于是朱对刘基非常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