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形成:揭开黄土高原形成之谜

2016-09-05 22:23:10 来源: 作者: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以及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如何形成的?常见的说法是:

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

中国黄土高原

中国黄土高原

以上,大家都认为黄土高原的形成就是风力的作用,可是黄土高原真的是这样形成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们最新的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之谜

我国北方闻名于世的黄土高原,面积巨大(约60万平方公里)、地形崎岖、黄土深厚。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100多年来,许多科学家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几十种假说:有的认为是风力把其他地方的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上的,此即为黄土风成学说;有的认为是流水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的,此即为黄土水成学说;有的认为是风化作用将当地原来的岩石、砂砾“粉碎”之后,残留原地演化成黄土的,此即为风化残积学说,等等。

近几十年来,更多的科学家赞同黄土风成学说,依据为黄土无选择地覆盖在黄土高原的山岭上,且厚度也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等等自然地理现象。

黄土高原的窑洞

黄土高原的窑洞

按照黄土风成学说的解释,黄土高原是这样形成的:在蒙古、中亚和我国西北一带的荒漠地区,气候干燥,温差很大,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使岩石、砂砾等被“加工粉碎”成细小的砂子和粉尘。强劲的西北风将以百万吨计的细砂和粉尘旋入天空,随风南下。于是粗粒的先沉降下来聚成沙漠,细粒的则被飘移至秦岭北麓。经过二三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黄土高原。

但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譬如,黄土中粗粉砂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粘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自西北向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而不是平面模糊过渡。这种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更像是洪水的杰作等等。

对此,我国科学家李明光提出新的理论——黄土高原灾变水成学说。他用大量证据证实:黄土高原是喜马拉雅运动带来洪水泛滥,黄土沉积和新构造运动抬升形成的。他的观点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

可是,观点归观点,黄土高原的形成之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毕竟很多的观点的提出还需要很多的论证。

相关文章